打好“纪巡审”联动组合拳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以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为保障,深化拓展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等协作配合机制。安徽省滁州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纪巡审”监督贯通融合、协调协同的有效路径,切实增强监督震慑力、穿透力。
在凝聚合力上坚持“三个注重”,强化联动统筹。注重制度共建,以政治巡察为契机,聚焦巡前、巡中、巡后深度协同协作,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协调协作的若干举措》,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合监督、成果共用。注重对象共商,根据市纪委监委机关提供的全面从严治党形势、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和监督检查任务安排等情况,综合研判拟定每轮巡察对象,市委巡察办加强与审计部门监督对象的统筹,年初共同商定巡察、审计年度计划,根据任务特点,采取先审后巡、先巡后审、巡审同步等联动工作模式,强化巡审深度衔接配合。注重队伍共建,充分发挥巡察熔炉作用,把巡察岗位作为发现、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强化纪检监察干部与巡察干部轮岗交流,加强巡察人才库建设,充实纪检监察干部、审计专业人才入库,配齐配强巡察力量。
在靶向监督上坚持“三项机制”,强化精准高效。建立重要情况通报机制,在每轮巡察启动前,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会同市审计局共同交流重要情况,“面对面”“一对一”介绍被巡察单位的有关问题线索处置、信访举报、审计监督等情况,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每轮巡察完成后,巡察组“一对一”向市纪委监委相关室通报巡察发现的“活情况”,为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监督提供参考。建立“不驻组副组长”会商研判机制,选派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负责人担任不驻组副组长,对发现的疑点问题线索,及时进组研判分析,指导参与取证工作,推动边巡边查、快查快处,努力提高线索质量和办理效率。建立“机动审计组”协同监督机制,在专项巡察中,市委巡察办加强与审计部门沟通协作,对相关重点领域开展协同审计,充分发挥机动审计小组“小队伍、短平快”特点,运用信息化专业手段及时发现疑点问题,移交巡察组深挖细查,持续提升巡审联动监督的穿透力和有效性。
在成果转化上坚持“三个推动”,强化整改落实。推动成果共用,市纪委监委将巡察、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作为日常监督、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重要内容和参考;市委巡察办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巡察监督重点,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作为日常监督、审计监督的参考内容;市审计局紧盯纪检监察、巡察发现与审计密切相关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做好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问题共治,针对“纪巡审”联动监督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采取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巡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将更多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市委巡察办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统筹督促,注重及时将反馈意见、点人点事重点问题等移交市纪委监委,将涉及审计方面的问题移交市审计局,督促建立整改监督台账,确保问题真改实改。推动巡察整改共评,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审计干部专业特长,抽调专业干部参加巡察整改评估,对相关问题线索处置、信访件办理、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评估,推动巡察整改责任落实、见行见效。(安徽省滁州市纪委监委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