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强劲动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监督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纪委监委不断探索基层监督新模式,有效破解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等问题,推动监督下沉落地,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强劲动力。
建立监督网格,解决“谁来监督”问题。按照“抓乡促村”思路,探索构建“县级管片、乡镇管面、村居管点”三级联动监督网格,通过片区协作、“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强化对乡镇(街道)监督工作的统筹指导。用好区委巡察成果,对村情复杂、问题突出的重点村直接巡,对整体情况较好的村“乡村一体巡”,对经济体量大、信访问题突出的村定点巡,通过巡察着力发现村(社区)党组织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实打折扣、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加强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贯通协同,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促进各类监督力量同题共答,形成常态长效的基层监督合力。探索村级特邀监督员制度,把政治素质过硬、敢于负责担当的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招入监督员队伍,用好知情权、提醒权、建议权、报告权,推动末梢监督从“有形监督”向“有效监督”转变。
强化问题导向,解决“监督什么”问题。强化对乡镇(街道)“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关键少数”的监督,推动廉洁用权、规范用权、为民用权。聚焦乡村振兴领域关键环节,紧盯容易出现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集体资产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失等突出问题,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务财务公开等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强化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落实监督,持之以恒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注重“小切口”发力,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事项开展精准监督,加强对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护民利、解民忧,推动老有所享、幼有所育、青有所为。今年以来,共发现问题线索56件,立案审查调查村组党员干部31人。
拓展监督方式,解决“怎么监督”问题。建立领导包联机制,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采取调研式、嵌入式等监督方式,定点下沉重点村蹲点,紧盯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将有关问题线索提级办理,推动案件快查快办。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规范职责权限、完善履职清单、制定工作流程,持续加强全员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和斗争本领,切实把监督挺在前面,把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直报制度,村务监督员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走访群众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线索直接上报乡镇(街道)纪(工)委,做到重大事项议事、资金使用管理、工程项目建设“三必到”,问题线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两必报”。围绕人、财、物、事等重点领域,推行“纪检监察公告栏”“县乡村屯惠农四级告知”“村财镇管”等机制,把涉及群众利益重大事项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强化数字赋能基层监督,采取“互联网+监督”手段,建立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集信息公开、数据利用为一体,实现智慧监督与基层治理同题共答、同频共振。(郭鹏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